中国科技开发院:做科技企业的“造血者”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7-11-20
——专访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杨斌 “科技创新不仅成为深圳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其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科技开发院(下文简称“中开院”)院长杨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不少地方政府会来深圳学习,以求能解码深圳这些年高速成长的原因。与此同时,深圳形成了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平台建设也同期建立起来。他认为,这对科技创新而言是一种支撑。 当然,深圳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为科技企业研发与发展提供孵化服务的单位,而中开院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杨斌说,1991年成立的中开院,从研发办企业之初的布局,经过近26年的磨砺,转型为科技企业全程孵化体系的引领者,专注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探索者,同时成为努力向商品化、产业化及国际化迈进的开拓者。 “仅在11.5平方公里的深圳南山高新区里,就聚集了十几家做孵化的单位。”杨斌坦言,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尤其在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成为新动能机制的重要环节。”在他看来,将“产业孵化”作为工作目标的中开院,打造的科技企业全程孵化体系,已经成为不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中开院针对科技企业探索构建的“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链条式孵化模式,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首批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发展至今,它不仅有效推进着高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成功孵化出了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蓝海智能视觉实验室、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成长性或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在第十九届365娱乐网上,中开院也携这些孵化成功的核心高科技产品和项目参展,向观众展示相关创新技术及实践效应。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就是一种生态体系,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杨斌说,为给孵化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融资服务,中开院不仅设立了种子孵化基金,还与银行战略合作,同时也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全方位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融资策划等服务。“为了调动企业、员工孵化积极性,中开院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全面持股孵化’模式。” 杨斌还强调,中开院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形成产业集群,不仅要为深圳这一区域经济做贡献,还努力地“走出去”,不仅在其他内陆县域做孵化器,还在美国推进创新创业的国际化合作。谈及未来发展,杨斌认为,中开院未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为核心,做大做强企业孵化、种子期投资和孵化社区建设运营三大业务,努力将中开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创业孵化经营机构。
|